綜觀中國塔機行業60年發展史,其從無到有,從小到大,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和型譜,如今中國已經能生產100千牛米到52000千牛米的塔機,不但滿足國內工程建設的需求,而且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,特別是小批量出口到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。中國已成為世界塔機生產大國。
取得四大成效
通過60多年的努力,中國塔機行業在產業規模、行業集中度、自主創新、結構調整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績。
具體來看,首先是產業規模持續快速擴張。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,中國塔機行業得到快速發展,尤其是近幾年,研發能力不斷增強,各種形式的塔機產品型譜日益完善,塔機產銷量持續攀高,我國已成為世界民用塔機的第一生產大國,也是世界塔機第一大使用國。截至2012年,國內塔機保有量已超過30萬臺,年均增長率超過25%。
其次是行業集中程度穩步提升。目前國內獲得塔機制造許可證的企業共400多家,主要分布在山東、江浙、東北、川渝等地區,其中僅山東塔機制造廠家就超過150家,行業前10家企業市場份額已由2008年的38%提升到2012年的66%。
目前位于中國塔機第一陣營的制造商有中聯重科、永茂、川建等,這些企業引領著中國塔機業的發展潮流,也是塔機出口的主要廠家。同時大漢作為山東系的后起之秀,徐工作為塔機行業的后起之秀,近年來發展勢頭也比較迅猛。2012年在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大幅下滑的大環境下,塔機行業下滑21%,但隨著國家城鎮化戰略的實施,未來幾年塔機行業將逐步進入穩定增長的成熟期,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。
再其次是大型塔機取得較大突破。近年來,我國起重力矩在2500kNm以上的大型、超大型塔機應用越來越廣泛,每年此類塔機需求量預計超過1000臺。過去國內超大型塔機市場主要由Favco、Potain等國外品牌占據。近幾年,國內的中聯重科、永茂、中建機、川建等都加大在超大型塔機領域的研發,陸續推出了一批標志性產品,逐步完成了超大型塔機進口品牌替代。以中聯重科為例,自2008年推出D1100超大型塔機以來,陸續開發多款超大型塔機,使國產超大型塔機的研制呈系列化,打破了超大型塔機領域被進口產品壟斷的局面,尤其全球最大上回轉塔機D5200的開發及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全球最長臂塔機D1250的開發,徹底打破了我國工程用超大噸位塔機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。
最后,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。目前,國內塔機在產品結構分析上逐步應用精確計算法。控制系統方面,PLC系統、變壓及變頻無極調速、故障自診監控、現場總線、遙控等技術已在塔機上得到了廣泛應用,提高了塔機的性能和安全性。基礎研究方面,有實力的企業,建設了完備的實驗室,通過對新技術、新結構進行定量分析和考核,提高了塔機的可靠性。
中國塔機制造產業鏈已經形成并日趨成熟,品質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與此同時,中國塔機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突飛猛進。中國塔機出口地區超過144個國家和地區,僅2012年出口額就超過3億美元。中國塔機已經成為世界塔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通過對國際尤其是歐盟塔機行業標準的深入研究,提升了行業對塔機的深入認識,從而提高了塔機的整體設計水平,使中國塔機產品性能和安全達到歐美市場的準入門檻。以永茂為例,永茂是第一個以整機產品打入歐盟和美國市場的中國塔機企業,產品已獲歐盟CE、新加坡MOM、美國ANSI第三方認證、澳洲認證等多項認證,整機產品銷售網絡覆蓋亞洲、歐洲、南北美洲、非洲和中東等全球近70多個國家和地區,產品出口歷年居于行業前列。
存在三大問題
面對快速的市場變化和激烈的競爭挑戰,近幾年,中國各大塔機廠家加大了研發和制造的投入,技術水平與先進國家差距大為縮小,但在總體的結構、性能、質量,尤其在制造質量及可靠性方面仍有一定差距。
一為產品質量參差不齊。目前,國內塔機產量很大,各方面都在向良性發展,有了品牌意識和銷售網絡,塔機標準也在向國際標準靠攏,并逐步完善。但產品質量參差不齊,相差很大。有一部分是技術實力雄厚、產品質量有保證的知名企業;但也存在一些工藝裝備、技術力量較差,以低廉的價格和非正規手段切入市場,以非正規的手段取得制造許可證和監檢證,對正規生產廠家造成巨大沖擊的企業。
二為基礎零部件、基礎研究發展滯后。目前,中國塔機產品與發達國家相比,仍然存在差距,主要體現在:國產零部件的可靠性,如電氣元件、液壓元件、傳動元件有待提高;工藝裝備、實驗設備和檢測手段不夠完備;基礎研究不夠深入,如局部結構定量分析和可靠性研究。這就影響了整機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,增加了事故隱患。
另外,傳動機構配置偏低已成為制約我國塔機技術性能提高的瓶頸,主機發展受到嚴重制約。
三為產品結構有待調整。近幾年中國塔機行業迅猛發展,但絕大部分產品大同小異,中、小型產能嚴重過剩。20世紀80年代,我國出于便于統一管理、方便客戶選擇的初衷,出臺了型號分類標準,規范性雖然強了,但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塔機產品的豐富性和技術進步。而發達國家市場需要什么就開發什么,小到只有10~20kNm的微型吊,大到100000kNm的特大塔吊,群雄爭霸,各具特色。發達國家普遍應用的自行架設式塔機在我國還很少見。
此外,目前在國際市場上除中聯重科、永茂等少數企業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,大多數中國塔機生產廠商在國際市場上暫未形成品牌。就品牌建設方面,我國塔機企業還需進一步的努力。
展望五大前景
提升產品技術,推進產業升級。應繼續提高大中型塔機技術含量和質量水平,滿足大型重點工程需要,開拓國際市場;加快基礎零部件發展,加強新技術、新材料、新工藝、新結構的基礎研究,提升塔機的性能和安全可靠性。另外,各制造廠家要強化產品實驗測試和工業考核環節,提升塔機整體質量水平;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行業的監管,引導行業健康發展。
重點發展平頭、動臂塔機,滿足市場需求。根據施工需要,平頭式、動臂式塔機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。動臂式塔機由于臂架可在一定范圍內變動,且其最大起重量較大,非常適合密集及狹窄區域施工,在城市相對集中的樓宇建設中的使用量越來越多。平頭塔機,因為其無塔頂結構,塔機之間具有避讓性,同時具有拆裝方便、空中解體靈活等優點,在群塔作業工地,其應用已成為一種趨勢。
整合行業資源,提升綜合實力。加快行業內外的資源整合,各專業生產廠家在已有基礎上集中力量,有重點地引進、消化、吸收先進的技術,學習借鑒國外發展經驗,研制出自己的特色產品,并注意發展自主的現代化專業制造技術,以迅速提升我國塔機制造技術和綜合實力,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。與此同時,隨著塔機行業內技術交流與合作的深入,塔機配套件,如傳動機構、電氣控制等廠家的技術研發投入正逐步得以加強,其生產工藝的提升,以及品質管理的規范,將有助于提升整個塔機行業綜合實力。
規范行業管理,完善監管體制。塔機操作、安裝人員素質較低,現場安裝人員無證上崗,違規違章操作嚴重,導致塔機事故率居高不下,既造成人們的生命和財產損失,也影響了中國塔機在國際上的聲譽。建議制訂安全生產管理的標準和規范,同時對作業人員要定期輪訓,通過考核合格才能持證上崗。
走向世界,走向高端。目前中國塔機出口市場主要還是在南亞和中東等中低端市場,在歐美等高端市場占的份額還很少。真正要做世界級塔機制造企業,就必須打入歐美高端市場,雖然其市場份額并不大,卻具有市場標桿效應。
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,滿足進口國的技術標準和法規,取得入市認證證書,以中聯重科、永茂為代表的中國塔機企業,海外市場的增長率,成為了其國際化水平的重要考量指標。中國塔機企業在國際市場頻頻亮相,展示出中國正在由塔機大國向塔機強國邁進。